:::
損傷與老舊修護

7個簡單步驟,修護受損的纖維工藝品

發佈者|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
纖維
文字

纖維工藝品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常因環境或使用不當而產生損傷。因此,我們將深入探討纖維工藝品經常會遇到的損傷情境,並提供給大家有效的修護方法,以及預防和維護的建議。

纖維工藝品常見損傷因素

 

光照: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易導致纖維褪色、發黃和脆化。

濕度:潮濕環境下,纖維工藝品容易成為黴菌的聚集地,從而導致纖維結構脆弱,更甚至破損;;而過於乾燥的環境則會讓纖維乾硬並且容易斷裂。

溫度變化:纖維工藝品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容易遭受到生物性傷害,也可能導致尺寸上的變化。另外急劇的溫度變化下,也可能導致結構纖維材料變得脆弱。

物理性磨損:家裡的地毯、桌巾、衣物等,會因日常經常性的使用、清洗,產生磨損或拉扯。

化學性損害:纖維材質接觸到強效的清潔劑或染料等,可能會導致纖維腐蝕或變色。

昆蟲侵擾:蛀蟲或衣魚會啃食纖維,留下咬痕和破洞,因此必須做好防蟲的處理。

灰塵和污染: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積累灰塵,這些髒污會逐漸滲入纖維內部,導致纖維變色、變脆變硬。

使用不當:不正確的清潔和存放方式,如:使用強效或刺激的洗潔劑、高溫烘乾等,或擺放的方式會拉扯纖維,這些都會損壞纖維結構。

 

損傷時的處理方法與預防建議

 

當纖維工藝品出現損傷時,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處理方法,同時也要注意相應的預防措施,避免未來的重蹈覆轍。

1.物理性清潔與防塵、2.化學性清潔與避免化學物質、3.加濕處理與控制濕度、4.加固與正確存放、5.穩定的環境溫度、6.昆蟲處理與防止昆蟲侵擾

物理性清潔與防塵:用刷、吸、吹、黏、擦的方式去除表面的污垢,同時避免灰塵滲入纖維裡面。選擇軟刷子或低功率吸塵器,輕輕清理,保持纖維柔軟和色澤。

化學性清潔與避免化學物質:用水或有機溶劑清潔纖維,在使用前需先測試清潔劑,防止纖維變色或損壞。建議避免使用強效型清潔劑和漂白水,使用中性清潔劑會更安全,較不易破壞纖維。

加濕處理與控制濕度:環境加濕會使纖維保有水份、保持鬆弛,減少摺痕和變形。但也要避免過度潮濕,以防黴菌生長,因此保持適當的環境濕度很重要。

加固與正確存放:如果出現工藝品已經出現磨損、破洞或脫線的情形,可以使用無酸材料或針縫補強,對脆弱的部分進行加固。為了避免因存放不良,讓工藝品產生損傷,建議在日常存放時將纖維工藝品平放、捲藏或裱框,減少摺疊痕跡磨損或變形的產生。若裱框懸掛時也應避免面朝陽光直射的區域,來避免纖維工藝品腿色。

穩定的環境溫度:存放環境應盡可能保持恆溫,避免高溫和急劇溫度變化的出現,以防收縮、變形或蟲害。

昆蟲處理與防止昆蟲侵擾:如果有發現有蟲蟲危機的傾向,可以使用燻蒸、低氧或冷凍來消滅害蟲,並定期檢查和清潔環境、使用防蟲材料,保持環境乾燥清潔。